IVN国际志愿者网络-全球志愿者组织义工招募-国际志愿者协会义工旅行项目交流申请公益平台-官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Kenya肯尼亚志愿者:我的义工旅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21 10: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际志愿者者网络,义工旅行,国际义工

马上注册,享受更多特权与福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离开之前的3,4天, 特别情绪化, 连着莫名其妙哭了好几个晚上, 深深觉得要世界末日了, 怎么也想不起当初为什么决定要把自己扔到世界尽头去. 这一切在迈出Nairobi机场的一瞬,  都瓦解了. 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的味道, 空旷的辽阔的一望无尽的, 都是自由. 于是我全想起来了, 为什么要来.

一.  Orphanage
网上针对Kenya, Ghana, South Africa等几个非洲比较安全的国家的义工组织并不少, 工作一般集中在孤儿院及学校的教育, 各种疾病的宣传和预防, 援助家庭暴力的受害者等项目. 为了不让我娘太担心, 就选了到孤儿院工作. 目前Kenya地区最大的义工组织可能是IVHQ, 于是即使我联系的本来是另外一个组织, 结果到了当地就貌似默默被转移给了IVHQ. Homestay在院长家, 是一栋坐落在贫民窟和豪宅区边缘的建筑, 3层的小楼, 有个绿油油的小院子, 装修也还不错, 但一踏出院子, 就完全是泥泞的堆满垃圾的小路, 嘈杂的各类杂货集市.
工作的孤儿院在走路20多分钟的地方, 一开始是单纯的孤儿院, 后来慢慢发展成孤儿院与小学的综合体. 周一到周五, 学校附近的小孩也都会来上学, 大概一共有两、三百人. 周末的时候就只有孤儿, 大约有五、六十人. 学校的情况说实话比我想象中要好, 中央有一个几十平米的操场, 周围是一圈两层的铁皮屋, 主要有7, 8个教室和2, 3间孤儿的宿舍. 每天早上8点左右开始检查身体, 分发早饭什么的, 10点多开始上课, 1点多吃午饭, 然后主要在操场上跑跑闹闹一下, 再回教室留一留作业, 3点多就放学了. 虽然总是被老师们簇拥着催促着说多吃点儿午饭, 但我一般尽量还是不在学校吃. 午饭一般是比较糙的米饭配上当地的一种炖豆子或者是炒洋白菜什么的, 虽然没有肉, 倒也算是有营养. 我之所以不吃, 主要还是担心卫生, 一摊死水要清洗所有的盘子和勺子, 水本身是否干净也不得而知. 讽刺的是在往另一个方向走路20多分钟的地方, 也就是豪宅区附近, 有一个完全可以媲美香港shopping mall的购物中心, 各种cafe和商店应有尽有. 我一般放学以后到那边喝杯东西, 上个网什么的, 6点多回家.
然后说到另一个问题, 教育. Kenya的教育程度和水平之高是我完全没想到的. 西瓦希里语(Swahili)和英语基本上是并列重要的语言, 从小的教育也基本是双语教育. 大概由于西瓦希里语并没有自己的文字, 而只有类似汉语拼音一类的东西, 所以Kenya的报纸, 书籍都是以英语表达的, 这也无形中提升了英语的重要性. 另外对于体育, 科学等科目的重视也是很惊人的, 许多志愿者都是有相关教育背景的专业人士, 个人觉得我就是一个在那儿混的, 这些专业的人可能的确能带来真正有效的帮助.
对教育的重视主要来自于政府的政策. 在各地, 如果你在路边一堆不入眼的建筑里突然发现一个挺有规模的小楼, 一般那不是学校就是教堂. 但这就引出另一个问题, 也是有一次在跟其他人聊天时大家一致认同的问题, 在大家的观念里, 教育一般是解决一个国家所有问题的关键, 但在Kenya, 似乎逻辑并不是这么运作的. 这是一个充满各种可能、前途和发展潜力的国家, 本应该百业待兴, 但事实上, Kenya基本没有自己的工业, 所有的衣服食物等基本都是手工作坊式的制作模式, 更不用提土木和基础建设. Kenya超市里商品的价格和香港超市基本是一模一样的, 这说明它本身基本不生产任何东西, 而全部是靠进口, 而且政府的税率应该也不高. 于是普及而且完善的教育似乎在这个国家完全派不上用场, 一个孩子的基础教育被完成之后并不能有效地转化为这个国家的生产力, 而是就白白被浪费了, 这是令我们大家都百思不得其解的状况. 而且在这里, 我深深觉得, 很多时候由于教育和对外面世界的了解而带来的对新生活的希望反而恰是绝望的来源.

二. Slum
鉴于周围都是来自IVHQ的志愿者, 我就也默默跟着他们参加了一些他们的活动, 包括参观几个贫民窟和难民帐篷.
Kibera是Nairobi最大的贫民窟, 各种介绍上说它是Kenya全国第二大的, 也是城市地区中最大的. 但也有另一种说法说它是非洲最大的, 但我觉得这不可靠. 这个地区位落Nairobi的南部, 概念上就跟香港岛之于香港, 或者丰台区之于北京一样. 行程从一个可以俯瞰整个地区的高地开始, 层层叠叠的铁皮屋密密麻麻, 据说居住了超过100万人. 去的之前一个晚上刚刚下了大雨, 于是地上混杂着垃圾, 牛羊的排泄物和烂泥, 高高低低, 连接着一间又一间狭小的房屋. 去之前我们先打包了一些面粉和豆子, 以便依据不同的生活状况分发不同的数量给被探访的家庭. 领头的是一个美国女生, 她几个月前来这里工作, 目前几乎每天都要进入Kibera去了解不同家庭的情况和进展. 大四的时候因为大学通识课没什么好选的, 于是当时选了一门社工课, 学分的一部分来自于一次探访香港独居孤寡老人的活动. 那时有一个老爷爷身体残疾, 独自居住在一个2米见方的小房间里, 跟同一层的10多户其他人共享一个卫生间. 他的房间里到处都漂浮着不知道是蚊子还是什么的小虫子, 还有一种接近死亡的味道. Kibera的情况比较类似于之前的这种经验, 所以对于我是觉得也不甚惊讶. 不过第一次见到了传说中HIV positive的一个年轻的女孩, 她14, 5岁, 已经患病很久了, 目前靠从附近的medical camp领取免费药物 . 我们去的那天她妈妈没在家, 女孩虚弱地坐在椅子上, 不愿回答美国女生的任何问题. 跟其他被探访的对象, 我们一般最后都会握握手道别, 但明显跟女孩道别的时候, 大家都有意地回避了这个动作. Kibera的问题在于这里的大部分人都没有收入, 即使做些小买卖的人也不过是把水果卖出去, 然后再用赚到的钱去附近的镇上买水果回来, 再卖出去, 如此反复. 并没有真正的产品和价值在这里被生产出来. 而且更严重的问题是, 即使住在贫民窟里, 这里的人们依然每月都要负担房租, 政府在很多年前把这个地方卖给了私人(后来查wiki的时候惊讶地发现地主竟然是Nubia人, 也就是所谓真正最根源的埃及血统的人, 他们在当年殖民地时期的时候从政府手里买断了这块地方, 现在应该富得流油吧...). 但对于这种情况, 政府是无能为力的. 其实如果不需要负担房租, 我想这里许多人的生活都可以好过很多.
在一个靠近Naivasha的IDP Camp (Internally displacement persons)倒是发生很挺有意思的事情. 这一片camp已经存在了2,3年, 一直在等待政府的安置. 令我觉得有趣的是, 即使在这么一个弱势群体中, 依然存在着强大的政治力量. 这个村子的住户分为两批, 先在这里住下的100多户就成立一个committee, 于是当有救援的物资到达时, 这些人就会先挑自己需要的东西再把剩下的丢给其他的那50多户人. 同样的, 当政府有安置他们的计划时, 优先得到机会可以迁走的也必然是committee的这些人. 人类啊, 大概就是不竞争不排挤其他人不成立一个什么组织就没办法安心生活的动物吧.
比较震撼的是去到一个靠近Nakuru的所谓garbage slum的地方, 绿油油的草地上, 满山满坡都是废弃的垃圾. 羊, 牛, 猪, 一种不知道名字的大鸟和人都在垃圾里挑拣着, 试图寻找各种食物和可以回收利用的东西. 带我们参观的负责人是一个爱尔兰的男生Ross, 只有21岁, 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 目前还在上大学, 他每年会利用放假的时候来Kenya. 他们成立了一个网站, www.garbageslum.org , 有兴趣的话可以上去看看. 他们除了尽量帮助住在这里的人们提供可饮用的水和干净的食物之外, 主要的任务是帮助住在这里的少女面对被强奸的问题. 由于这是一个相对开阔的区域, 没有真正的门口和隔离, 于是晚上当天黑以后, 在房间外走路就变成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Ross说更严重的是, 大部分强奸少女的人都是来自于她们的家庭, 叔叔舅舅什么的. 而大部分的女生由于害怕而不敢指认嫌疑人, 致使许多人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这种罪行. Slum里面住了一个24岁的女生, 她有14个孩子, 大部分都是被强奸而生下的, 她目前身体极其虚弱, 以至于没办法亲自出来领我们包裹的食物. Ross他们的project主要是筹集资金以把在这里居住的女孩子送到寄宿学校去, 他们目前已经成功帮助了31个孩子, 但还有100多个孩子等待被救助. 这里的dilemma在于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并不想离开这个巨大的垃圾堆, 他们所有的收入都依靠着这里的垃圾, 他们靠回收利用垃圾再卖给外面的人来赚取收入. 所以即使这里的垃圾大大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水平, 但相应的, 也是他们之所以不能离开这里的原因.

三. Mombasa & Nairobi
以上都是关于这个国家比较沉重的一面, 但事实是Kenya在很多方面的先进程度都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的.
位于东南方港口沿岸城市Mombasa是Kenya第二大的城市, 仅次于首都Nairobi. 我们住在south coast的Diani beach上的一间cottage, 木制的小屋, 屋后就是长达20公里洁白无瑕的白沙沙滩. Mombasa本身是一个岛, 向北或向南都有延伸好几十里的海岸. 6-8月是这里的淡季, 所以我们到的时候很多inn或者hotel都甚至没有开门. 据说圣诞节至新年左右是这里最旺盛的季节, 沙滩上会坐满晒太阳的人们. 很神奇的是, 有一天我们从外面回来, 迎面看见几只白色的baboon不紧不慢地从院子里走出来, 其中一只肚子上还挂着小宝宝.
还去了Kenya最南端一个叫做Wasini的小岛, 呃我本来因为听说Tanzania有一个号称世界上最美丽的岛, 于是心想大家都在印度洋上, 应该也差不多吧. 结果这个岛还令我挺失望的, 水也不绿, 也不算清澈见底, 因为去的比较晚, 于是也没有进去marine park, 默默地在岛上吃了烤鱼又参观了一下岛上的珊瑚花园就回来了.
从南海岸到Mombasa需要坐ferry, 是一艘巨大巨大的船, 连人带车甚至是巨大的卡车都一起上船, 渡过这个并不远的海峡. 晚上的时候渡口上也没有灯, 我一直很担心发生人踩人的惨案, 但事实证明, 好在肯尼亚人做什么都是慢悠悠的, 所以也没有人急着上船过河, 大家都不紧不慢的也就还算安全.
跟Nairobi的交通比起来, Mombasa的道路简直好的太多了. Nairobi的交通堵塞据说是世界闻名的, 主要原因在于当地叫做matatu的小巴左穿右窜的能力太强大了, 完全不把画好的路线当一回事, 一条两条车道的路上往往最后莫名其妙就能出现五条车道. 交通堵塞往往就是由于一个方向的车把对面方向的车道堵死个彻底, 然后大家就谁都别想回家了. 然后这个时候就会突然冒出一群平时在街上无所事事的人, 自动跳出来充当交通警察, 指挥交通. 而且大家明明都完全不认识, 可是这种时候就跟结拜了半辈子的兄弟似的若无其事一边等一边有说有笑, 完全不着急. 说到matatu, 有一次非常牛的经验, 是有一次从Nairobi坐车去北方城镇Nyeri. 因为Kenya基本只有一条主要的铁路轨道, 连接两大城市Nairobi和Mombasa的火车每周本来也只有3趟, 不知是没人坐还是怎样, 从5月底开始更是减到2趟. 所以大部分城市的交通都是依靠公路.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我们伟大的祖国, 你看那高速公路的质量就知道肯定不是肯尼亚人民建的, 其平整的程度绝对是只有在我国人民的指导下才能建成. 总之那次坐车, 本来是下午5点多就坐在车上了, 然后从matatu stage开出去就花了1个小时, 及至出了Nairobi已经7点多了. 我坐在司机旁边的位置, 看的清清楚楚, 他在伸手不见五指的路上, 下着小雨, 挡风玻璃被越擦越看不清楚, 对面的车灯打得晃得人眼都睁不开, 即使这样, 他全程的车速就没低于过80kph, 很多时候甚至都在100kph以上, 而且还能不停超车! 我脑子全程3, 4个小时一直在想要是撞车了应该怎么逃生, 相当惊魂.
Kenya全国的电力系统也非常崩溃, 在Kenya想不浪漫都不行, 烛光晚餐不知道吃了多少回.我常去的一家网吧主很爱拉我聊天, 他把问题归结为全国只有一家电力公司, 抢修队的数量也极为有限. 但我觉得这主要还是因为Kenya政府根本还没有开始考虑这个问题, 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甚至烧煤发电在这个国家基本都很空白. 事实上, 我后来又查过, Kenya全国GDP的六成多来自于旅游业, 工业占GDP水平在东非国家中最高, 但也只有14%, 于是一切问题都很容易被理解了.
顺便一提, Kenya的天气在我所待的6-7月基本属于干季, 气温在15-25度之间, 十分舒爽, 在部分北方城镇, 晚上甚至有点过冷. 至于临走之前担心的由于被蚊子咬而导致的malaria或者yellow fever等问题基本没有出现, 抵抗力中等的人基本都可以应付, 到中后期我已经完全放弃了防蚊膏和防晒霜. 当地食物以淀粉为主, 蔬菜种类比较固定, 有胡萝卜什么的, 但是缺乏绿叶菜, 水果的话, 红芒果和avocado都比大陆和香港便宜很多. 我以为在这个盛产猿类的国家香蕉应该特别好吃 , 结果就也还好.
哦还有, 除了Nairobi, 其他城市由于夜晚几乎没有灯光, 所以星星特别特别特别亮. 上一次看到这么多星星这么震撼似乎还是小时候在尼罗河上坐船的时候. 而且天文学的不好, 不知道为什么每次都是左边或者右边半边的星星特别多, 另外一边则几乎没有什么星星. 跟在南半球有关系么…?

四. Safari

我本来对Safari也没觉得怎么期待, 总觉得平时在discovery或者nat geo不是见过好多激动人心的镜头了么, 结果原来不管看多少次都跟亲眼看见是不一样的. 离开前在院长家巨先进低音效果巨好的家庭影院跟大家看了几个晚上的电影, 包括狮子王, 当下就觉得这一生大概可以在肯尼亚看狮子王的机会也仅此一次了吧. (顺便一提, 在院长家住的好几个星期里, 都一直只有凉水澡可以洗, 他们家给志愿者没有热水, 但自己却有一整套巨牛的家庭影院, 大家都觉得要么是院长不地道, 要么是太扯淡. 我个人不排除某种程度上慈善活动在Kenya已经被当成一种营生手段的可能性). 院长儿子在旁边一直解说, 原来simba在西瓦希里语里就是狮子的意思. 而且还又复习了著名的”Hakuna matata” (no problem)一句, 肯尼亚人民平时似乎也很爱调侃这句话, 于是在肯尼亚, everything is hakuna matata. Safari的司机steve是一个非常非常有经验的向导, 做这份工作已经28年了, 每周要开车去两趟masai mara. 6天的safari从Masai Mara开始, steve开车经过各种antelope和wildbeest(7月是著名的wildbeest大迁徙, 据说每年有超过100万只的wildbeest会从坦桑尼亚爬过山岭进入肯尼亚的境内)的时候完全像没看见一样风驰而过, 完全不屑一顾, 他的全部目标都在lion, cheetah, leopard 上. 司机之间会有无线电广播, 大家互相通报情报, 于是常见的场景就是如果有一个人发现了只什么大型动物, 1分钟之内就会从四面八方奔出10好几辆车, 然后大家一字排开, 开始围观. 斑马和长颈鹿在Kenya太过常见, 尤其斑马, 基本就跟普通的马一样, 在农间地头到处都是, 以至于后来看到的时候, 大家连站起来都懒得费事. 比较激动的时刻有那么几个. Leopard由于平时生活在树上, 所以鲜有被发现, steve从电波里听到消息之后直奔过去, 停了一个不错的位置. 我拍了半天照片, 直到车子要发动了, 才发现leopard旁办挂着它的猎物! 一只不知道是羚羊还是什么东西的动物, 身体被剖开两半, 竖着挂在一边. 还有一次我们找到了一直狮子追捕斑马, 它伏在草丛里, 隐藏得很好, 慢慢慢慢地向远处的一群斑马靠近, 我们看着它时跑时停, 仿佛一切都在它的掌控中, 最后它看准了目标, 大家都屏息以待, 它冲入凹下去的溪河中, 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 然后瞬间一群斑马从溪的另一边跃上来, 但狮子并没有上来, steve和同行的一个什么都懂的丹麦男生互相讨论, 觉得它一定是在溪边捕到猎物了. 最激动的还是第三天, steve一早就往一条小溪边, 在一个拐角处一群wildbeest刚好在过河, 但因为这条河比较小, 于是steve又转弯去了另一条河边, 不远处有成千上万的wildbeest在商量要不要过河, steve很有信心的说, 他们一定会过, 于是我们屏息以待. 漫长的等待之后, 终于有一只leader开始移动了, 身后跟着极度缓慢的巨大群体. Steve很激动地把车停在一个隐蔽的灌木丛后, 让我们等待着拍最好的照片. Steve介绍说wildbeest每天都要过一次河, 因为它们总相信对面有更好的草. 就在打头阵的wildbeest刚过去不久, 突然窜出一只母狮子, 冲下小溪, 紧紧地咬住一只wildbeest的脖子, 它挣扎着, 但没用了半分钟, 就断气了. 母狮子慢慢地把它往灌木丛下的窝里拖, 拖一拖还要歇一歇. 但wildbeest是一种非常决绝的动物, 一旦它们决心要过河了, 无论发生了什么, 它们也一定要过去. 它们看着母狮子刁着自己的同类, 却依然义无反顾地换了一个地方, 继续尝试过河, 这时却又窜出了另一只狮子, 于是过河的路线再一次被打断了, wildbeest退了回去, 试图推选出新的领袖和寻找新的道路. 然而就这一瞬, 已有无数辆车围了上来, steve果断地说围观的车太多了, 它们暂时不会再过了, 就径直把车开走了. 哦还有比较激动的一刻是当一只雄狮子在距离我们不到5米距离的地方, 和一群雌狮子悠闲自得地散步. Steve把车子停在一个很准确的位置, 然后这一群狮子就径直向我们走过来, 从窗户旁边不到10厘米的地方走过去, 完全无视我们的存在. 所有人都不禁在想象如果它们从窗户扑进来将会发生怎样的事情.
Safari中在Masai Mara和Amboseli都是住帐篷, 但比我想象中的帐篷豪华很多, 一般是由一部分砖瓦结构搭配一个防水的强大的军用帐篷混合而成, 24小时热水, 早餐和晚餐还一般都是特豪华的自助.


这篇文章不知不觉就写了很长, 一定还是遗漏了什么我曾经想过要写下但终究忘记了的东西. 可能整理照片的时候再慢慢写上来. 离开Kenya时刚好是一个周日, 街上有很多载歌载舞准备去无论是砖搭起来或者即便仅仅是帐篷做成的教堂, 每个人都手舞足蹈着, 街道上每一个角落都是欢乐的歌声. 肯尼亚人男人大多像奥运田径冠军一类的身材, 但他们走路时却仿佛跟随着某个无声的鼓点, 不紧不慢一顿一顿的, 似乎在跳着某种独有的舞蹈. 好多地方你离开的时候知道自己一定不会再回来, 但对于肯尼亚, 似乎总有一种感觉, 这个地方, 或许有生之年, 我还会再来.

原文链接:http://blog.renren.com/share/282260103/7588142508
发表于 2013-10-30 15: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去肯尼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文佑|小黑屋|国际志愿者网络(IVN)

GMT+8, 2024-12-29 19:48 , Processed in 0.018194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